志願參與“漁船打撈垃圾”項目的漁民準備起航。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3月15日消息(記者 康景林 通訊員 韓寒)3月15日上午,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縣“漁船打撈垃圾”昌化漁港試點示範行動啓動。這是歐盟支持的“塑料再思考——循環經濟應對海洋垃圾”海南試點項目,當地十餘艘長年主動參與打撈海洋垃圾的漁船獲得首批示範漁船稱號。
榮獲示範漁船稱號的漁民領到證書與清理垃圾的工具包。
這一項目的全球執行方是德國國際合作機構(GIZ),項目指導單位是海南省生態環境廳、省農業農村廳與昌江黎族自治縣政府。今天的啓動儀式上,GIZ項目負責人介紹了“漁船打撈垃圾”項目背景及總體情況,上述單位代表分別致辭。大家充分肯定了漁民志願參與海洋垃圾治理的重要意義。
啓動儀式上,鍾強彬等十餘位熱心海洋環保的昌化漁民領到了志願者證書和與海上打撈垃圾工具包。鍾強彬作為代表在啓動儀式上發言,他打魚20多年,近年來發現海里垃圾變多,作業後清理掛在漁網上的塑料碎片等海洋垃圾會花掉幾個小時。“如果把這些垃圾扔回海里,它們遲早還會掛在漁網上,影響收成。”因此,他早早就開始將海上撈到的垃圾帶回岸上,集中放到漁港碼頭垃圾桶,方便環衞工人統一處理。
鍾強彬船長代表漁民發言。
鍾強彬結合自己親身經歷,呼籲更多漁民積極參與到海洋垃圾打撈行動中,共建無塑健康的海洋環境。
這一項目,邀請與海洋朝夕相處的漁民直接參與,是海南全省禁塑的積極探索,實現了海南垃圾治理從陸地到岸邊再延伸到海里的全空間覆蓋。
據悉,此次活動由海南省環境科學研究院主辦、海南智漁可持續科技發展研究中心配合,昌江多部門共同協辦。
21-03-17 22:12
21-03-17 22:23
21-03-17 21:58
21-03-17 21:44
21-03-17 21:40
掃描下載南海網客户端
掃描關注南海網微信公眾號